近期,華東師大舉行了漢語國際推廣回顧與前瞻全球校友論壇。參會學者專家認為,在目前的文化交流中,文化“進口”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,但是“出口”,尤其是書籍“漢譯外”的成績要遠遜于“進口”,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,都無法適應我國的經濟地位。
華東師大對外漢語學院潘文國教授介紹,目前國家漢辦正在翻譯漢學傳統典籍,如“四書五經”中的“四書”已被翻譯成其他文字,國家漢辦已組織了一批漢學家翻譯“五經”。國家漢辦的漢學典籍翻譯工程已經翻譯了200多種傳統典籍,不過這僅僅是浩如煙海的傳統典籍的一小部分。此外,現當代文學、文化讀物的翻譯也很滯后,這方面的系統工程甚至還沒有出現。
參會專家表示,在國外,特別是在西方國家,介紹中國氣功、菜譜的書籍充斥著書架,而能夠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文學翻譯作品少之又少,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認識僅停留在較低的水平。
2001年,華東師大設立了全國首個翻譯專業,后來國內其他高校也陸續設置翻譯專業。不過,目前翻譯人才仍然供不應求。不少翻譯專業的畢業生并不愿意以文學翻譯作為第一職業。此外,國外學者翻譯中文著作的數量也極為有限。
Copyright @ 2005-2020 南京同傳翻譯公司 版權所有